时间:2022-07-05 信息来源:校友办 作者:环资学院供稿
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中,关妍把自己和运城盐湖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从山西大学到运城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她打开了生命中的两扇窗。她是运城盐湖良好生态的追光者。
关妍,山西临汾古县人,1999年考入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后先后在运城市客运中心站、道路运输管理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担任副职,目前任运城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
水侵盐湖,开启大调研之路
众所周知的运城盐湖,是中华文明勃兴的滥觞,滋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
2021年秋季的那场山西特大暴雨,几十年一遇。对于运城盐湖来讲,这次暴雨所带来的是大量雨水的排入——为了保护解州乃至永济,自古以来就不让往里排外水的运城盐湖被迫接纳了海量雨水。当时,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守着盐湖的老盐化厂长,几乎天天给关妍打电话,一再说坚决不能往里面排水。而关妍干着急没办法,有一次独自坐在会议室里忍不住就哭了。
到底有哪些水排进了盐湖?能,或者不能往里面排水,理论依据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当年的国庆长假第三天,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启了基于保护盐湖目的的水系大调研活动,而关妍是主要策划者和领头人。
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常态。沙尘暴、旋风、雨雪、泥泞的路,还有高山、湖泊,几乎所有的天气状况、各种危险的路况,调研组都遇到过。关妍说,从盐湖周边的古村落,到黄河入晋口;从河津龙门水文站,到太原的晋阳湖,一路追寻,大家虽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却有相同的感动。比如,夏县太宽河一带的守林人,从1950年开始就扎根泗交,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整个大森林,用平凡的付出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至今日,这次调研已经进行了130多期,而行进的脚步,依然在路上。
在关妍看来,水系大调研正在成为她生命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她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她很享受与水打交道的工作。“我们所挖掘的,不单单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古老的盐池所承载的厚重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讲,传承,也是我们的另外一个使命。”她说,此次水系大调研的目标是期望从水系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让运城盐湖早日全面实现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秀美风光,让运城文化滋养、催生出更多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和高质量发展成果。
牵手母校,让科研助力保护
在水系大调研的过程中,关妍的认识在不断改变,保护盐湖的举措也在随之推进,而这一切,都和她的母校山西大学有关。
当关妍护着不让往里排水的时候,盐湖在她眼里,就是南风集团和盐保中心的盐湖,是她要竭尽全力去守护的。山西大学的调研之行解答了关妍的疑惑,改变了她的想法。郭东罡教授对关妍说:“负责任地告诉你,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恐惧和悲观。”原来,生态的适当干预不仅不会对本体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增加它的生物多样性,因为自然有自主修复能力。客观地讲,不让客水进盐湖,其实也是干预了它的自然生态。也许,现在的状态,就是盐湖正在回归本源的一个过程、一个样子。
从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理解,再到如今的释然。关妍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定要加大研究力度,让科学赋能,助力保护盐湖。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启了对于如何保护盐湖的深度思考。而且,改变正在发生——顶层设计、科学保护、智慧保护盐湖,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与山西大学合作建立基础研究实验室,打造中条盐池地质馆、生物多样性馆和资料陈列馆……一系列务实之举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当中”。
关妍说,盐湖及其生态系统无论在科研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大量未知领域待有心人去开拓。运城盐湖的历史悠久性、唯一性以及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研究盐湖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演化、水盐—气溶胶相关性以及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一个天然实验区域。建立基础研究实验室可以全面揭示运城盐湖的成因与演化规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复杂性、气温升高和空气污染形势下盐湖气溶胶成分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综合评价和充分发掘盐湖多种资源效益,发展绿色盐湖产业和盐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两扇窗户,一份荣耀和责任
如果说山西大学的学习经历为关妍打开了一扇获取知识、拥抱世界的窗口,那么水系大调研则打开了科学保护盐湖的另一扇窗户。
两扇窗户彰显的,是同样一份荣耀和责任。
在关妍看来,大学时光对于人生的滋养是潜移默化的,是能让你受益终生的。对于每一位校友来说,山西大学的烙印,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它是荣耀,是光环,更是你前行的源动力。
关妍说,通过水系大调研这件事情,她越来越发现,她的工作方法、知识储备,还有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渗透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她所拥有的东西,让她在所从事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能够勇敢面对,这种胆量来源于积累,而这种积累,恰恰就来自母校。
当问及关妍“你的母校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她说是平台。关妍所说的平台,承载着环保意识的觉醒、对待事情的态度以及科学管理的方法,等等。“山大给我带来了什么?它奠定了我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理解事物的基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就会有好多底线和敬畏的东西”。
在关妍的记忆里,她们的环境与资源学院里有好多实验室,你无论是往试管里滴试剂,还是绘制一张图表,老师们的认真态度和对一种事物的认识,从一开始,就会给你播下环保意识觉醒的种子。对于大三的生态实习,她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那次她们去了芦芽山了解它的生物多样性,还去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并且到环保公司进行了社会实践。关妍说,大学期间的学习,让她无论对于生物多样性宽泛的认识,还是对于环保知识的深度理解,都有了充分的掌握。当时她们还学了管理方面的知识,老师所讲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让她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做到人性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这种工作方法,是大学带给你的基础素养。让关妍特别感动的是,郭东罡教授对她说:你一定要记住,你背后不是我,是整个山西大学。关妍说,老师们给了她好多工作和人生中许多困惑和难题的答案,他们不仅仅是你大学四年的老师,更是伴随你一生的老师。
与山大的情缘依然在继续。关妍说她很期待与母校建立的基础研究实验室。“目前,实验室的选址已经确定,我们非常期待与母校的合作,通过探寻盐湖之下广阔而神秘的微生物世界,助推科学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关妍感慨地说,从依托盐,到脱离盐,以前人们都是向盐湖索取,现在确实需要给予盐湖更多的关爱和保护了。她认为,盐湖的保护首先必须进行顶层设计,也就是设计一个大的保护框架,包括如何利用智慧系统监测外水的进入量、如何掌握候鸟的栖息情况,等等。目的就是让科技的力量赋能盐湖保护工作,实现智慧保护盐湖,科学保护盐湖。“我们必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把盐湖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工作干好”。
追着光的同时,一定让自己也成为一束光。关妍说,水系调研组的来访事实上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每一个单位,带来一些改变,让大家重新认知盐湖,并且在下一步工作中给予盐湖更多的关注。“盐湖特别能够包容人。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光,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的人,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盐湖、保护盐湖”!
关妍说,母校成就了她的人生。她祝福戴上“双一流”桂冠的母校越来越好!也希望母校所闪耀的思想光芒,照耀更多像她一样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青春少年,收获属于自己的理想和成功!